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单项选择题)( )是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2
(单项选择题)“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旨在培养学生的( )。
-
A.
形象思维
-
B.
抽象思维
-
C.
聚合思维
-
D.
发散思维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3
(单项选择题)“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所体现的心理机制是( )。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4
(单项选择题)印度“狼孩”的事例表明,个体在早期心理发展的某一个短暂时期内,对某类刺激特别敏感,一旦错失将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
-
A.
最近发展期
-
B.
生长高峰期
-
C.
发展断乳期
-
D.
发展关键期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5
(单项选择题)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 )。
-
A.
成就动机
-
B.
认知内驱力
-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
D.
附属内驱力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6
(单项选择题)小学生在学校发生轻微烫伤后,教师应及时处理,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在烫伤处冲冷水降温
②脱去烫伤处的衣服
③送医院处理
④通知家长来学校处理
⑤直接包扎烫伤处
⑥涂抹烫伤药物
-
A.
①④⑤
-
B.
①②⑥
-
C.
②③⑤
-
D.
③④⑤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7
(单项选择题)我国最早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
-
A.
陶行知
-
B.
徐特立
-
C.
杨贤江
-
D.
蔡元培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8
(单项选择题)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
-
A.
卢梭的《爱弥儿》
-
B.
斯宾塞的《教育论》
-
C.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D.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
A.
选好班级干部
-
B.
组建培育班集体
-
C.
了解研究学生
-
D.
做好思想品德教育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10
(单项选择题)按学生的年龄、性别随机抽取调查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
-
A.
系统抽样
-
B.
分层抽样
-
C.
目的抽样
-
D.
有意抽样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11
(单项选择题)小学生必须经过道德体验才能理解道德规范,进而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因素是( )。
-
A.
道德认识
-
B.
道德评价
-
C.
道德情感
-
D.
道德行为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12
(单项选择题)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能够促使师生员工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这主要体现了学校文化的( )。
-
A.
激励功能
-
B.
凝聚功能
-
C.
约束功能
-
D.
教化功能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13
(单项选择题)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目标具有三个维度,它们是( )。
①知识与技能 ②知识与兴趣 ③过程与方法 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A.
①②③
-
B.
①②④
-
C.
①③④
-
D.
②③④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
A.
教师和学生
-
B.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
C.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
D.
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
A.
显性课程
-
B.
隐性课程
-
C.
活动课程
-
D.
综合课程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16
(单项选择题)构成学校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与( )。
-
A.
教学内容
-
B.
教学方法
-
C.
教学条件
-
D.
教学组织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17
(单项选择题)“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
A.
循序渐进原则
-
B.
直观性原则
-
C.
启发性原则
-
D.
因材施教原则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18
(单项选择题)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范型是( )。
-
A.
教学方法
-
B.
教学策略
-
C.
教学模式
-
D.
教学组织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19
(单项选择题)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
A.
练习法
-
B.
演示法
-
C.
实验法
-
D.
发现法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20
(单项选择题)主要凭借评价者的洞察、内省或移情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是( )。
-
A.
定性评价
-
B.
定量评价
-
C.
诊断性评价
-
D.
形成性评价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