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单项选择题)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
-
A.
《普通教育学》
-
B.
《大教学论》
-
C.
《民主主义与教育》
-
D.
《教育学》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
A.
生产力
-
B.
文化
-
C.
政治经济制度
-
D.
科学技术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3
(单项选择题)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
A.
调查法
-
B.
访谈法
-
C.
历史法
-
D.
实验法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4
(单项选择题)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
A.
原始社会
-
B.
奴隶社会
-
C.
封建社会
-
D.
资本主义社会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5
(单项选择题)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
-
A.
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
B.
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
C.
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
D.
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6
(单项选择题)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
-
A.
学科课程
-
B.
综合课程
-
C.
活动课程
-
D.
社会课程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7
(单项选择题)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
A.
课程计划
-
B.
课程目标
-
C.
课程标准
-
D.
课程说明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8
(单项选择题)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流派倡导的“三中心”是( )。
-
A.
儿童、教材、活动
-
B.
教师、活动、经验
-
C.
儿童、活动、经验
-
D.
教师、经验、教材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9
(单项选择题)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 )。
-
A.
生产经验
-
B.
生活经验
-
C.
直接经验
-
D.
间接经验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10
(单项选择题)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
-
A.
夸美纽斯
-
B.
赫尔巴特
-
C.
杜威
-
D.
赞科夫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11
(单项选择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
A.
榜样示范法
-
B.
说服教育法
-
C.
品德评价法
-
D.
情感陶冶法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12
(单项选择题)杨柳被窗外的小鸟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 )。
-
A.
注意分配
-
B.
注意广度
-
C.
注意分散
-
D.
注意转移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13
(单项选择题)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列举了棉籽、橡树籽等不可食果实的例子。这种教学方法称为( )。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14
(单项选择题)“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项思维?( )
-
A.
直觉思维
-
B.
发散思维
-
C.
动作思维
-
D.
集中思维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15
(单项选择题)某中学一次教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应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
稳定性
-
B.
持久性
-
C.
掩饰性
-
D.
短暂性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16
(单项选择题)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
A.
多血质
-
B.
胆汁质
-
C.
黏液质
-
D.
抑郁质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17
(单项选择题)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他的主要问题是( )。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18
(单项选择题)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 )。
-
A.
强化法
-
B.
系统脱敏法
-
C.
理性——情绪疗法
-
D.
来访者中心疗法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19
(单项选择题)学生能相信并接纳他人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
-
A.
服从阶段
-
B.
依从阶段
-
C.
认同阶段
-
D.
内化阶段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
A.
教师促成的纪律
-
B.
群体促成的纪律
-
C.
任务促成的纪律
-
D.
自我促成的纪律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
21
(单项选择题)李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较高的教学( )。
-
A.
认知能力
-
B.
监控能力
-
C.
操作能力
-
D.
教学效能感
取消收藏
收藏本题